一日连发多条出口管制公告!长假期间外贸发生了啥?
10月9日,商务部发布2025年和第62号公告,分别公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以及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在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中,商务部称,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以下物项前,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中,商务部明确提到,以下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一是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
中国现在是全球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且稀土分离技术已领先国外5年至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则指出,只要中国对美稀土断供90天,就足以使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关闭生产线。此外,同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连发四条公告,公布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
我们将时间线回溯到长假之前:美东时间2025年9月29日,美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等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
这一被业界称为“50%规则”的措施,标志着美国对华科技打压再次升级。
最新出口管制风暴的核心在于“穿透性”三个字。它意味着,美国出口管制的触角不再局限于清单上的实体本身,以一种“连坐”制度,将管制的范围从直接列入清单的实体扩展到其持股过半的所有子公司,不管这些子公司从事的业务是否与国家安全相关。
中国商务部在当天迅速回应,指出此举“性质极其恶劣”,是“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的又一典型例证”,并明确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接着,美国时间10月7日,美国众议院“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两党议员在经过数月的调查之后发布涉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重要报告,发现美国及其盟友在限制中国先进产能建设时存在漏洞,包括ASML、TEL以及美国的Applied Materials、KLA和Lam Research在内的美国及其盟国的设备公司,为中国的半导体制造业提供了支持。
再回到商务部第61号公告公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在该规则的第四条当中有明确指出: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逐案审批。
毫无疑问,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博弈已进入深水区。(本文综合网络发布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