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浪潮再起?全球央行掀囤黄金潮!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7日报道,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央行纷纷扩大黄金持有量之际,中国连续第六个月增加其黄金储备,延续了一波购买热潮。报道称,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数据,中国4月份增加黄金储备约8.09吨。目前中国的黄金储备总量为大约2076吨。据报道,各国央行在过去一年购买了大量黄金,以实现资产的多元化,以及防止外汇储备受到美元贬值和难以控制的通胀的影响。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都有大规模的央行黄金储备增长,今年第一季度黄金储备亦健康增长,全球储备增加228吨,创2013年一季度(171吨,环比增加34%)以来的最高值。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开始加入增储的行列,其中突出的是新加坡央行,增储68吨;紧接着是中国央行,增储58吨;土耳其排在第三,第四则是印度,第五是欧洲央行,随后还有捷克、菲律宾。
这背后,是越来越多国家都在担心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开始加快外汇储备的资产多元化配置步伐。毕竟,去年美联储大幅加息令美元飙涨,导致很多国家外汇储备里的非美货币资产兑换成美元的金额骤降,导致外汇储备估值大幅回落与本国货币大幅贬值。
这也预示着在未来欧美经济衰退令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风险不减的情况下,各国稳外汇储备的压力依然不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多国家仍会持续增持黄金,依托黄金的避险属性对冲高通胀的资产贬值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风险,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报道指出,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放缓和持续存在的信贷紧张的迹象感到担忧,对于黄金的巨大需求已推动金价爬升至接近纪录高位。日益脆弱的中美关系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在提升黄金对于避险需求的吸引力。
报道称,中国最近大举购入黄金的动作始于去年11月,这也是2019年9月结束连续10个月增持行动后的第一次。在那之前,中国上一次增持黄金行动结束于2016年末。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至32048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209亿美元。
据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新闻稿称,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管理局在新闻稿中指出,4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4月,美元指数下跌0.75%,主要货币中,美元对日元涨2.64%,欧元对美元涨1.60%,英镑对美元涨1.91%,美元对人民币涨0.78%。